首页 |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闻资讯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学缘故事 | 校友期刊 | 校友捐赠 | 服务校友 | 影像辽大 | 联系母校 | 访客预约 

     学缘故事

学缘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学缘故事>>正文
苏宝连:从辽大校园走出的国际化学者
2022-12-30 12:43  

苏宝连:从辽大校园走出的国际化学者

愿母校全面蓬勃发展,建成让人仰慕的全国闻名大学。    

——苏宝连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20多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此时一位辽宁大学的校友受邀参加国庆观礼,站在了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他叫苏宝连,是化工学院1979级学生。

苏宝连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剑桥大学克莱尔霍尔学院终生成员,比利时那慕尔大学终身教授,长江学者客座教授,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推荐专家。国庆节前夕,他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出席了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接见他和其他获得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向苏宝连颁发证书和奖章

苏宝连出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童年时他的梦想是成为舞蹈家,5岁开始学习舞蹈,舞蹈成为16岁以前的苏宝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79年苏宝连参加高考并被辽宁大学化学系录取。从大连到沈阳,告别舞蹈艺术,投身化学世界,苏宝连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苏宝连在辽宁大学化学系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他不仅是个学习型的学生,学校、化学系和班级的活动他也踊跃参加。”这是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于静涛对苏宝连的印象。那是个求知若渴的时代,苏宝连是这群大学生中的好学者。于静涛老师说:“除了参加集体活动和休息,苏宝连基本都在图书馆读书,在教室学习或者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对化学实验尤其认真,追求完美。”苏宝连的同学杨威说:“苏宝连多才多艺,会跳舞,能拉小提琴,他还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学习成绩很优秀。”大学四年苏宝连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苏宝连所在的化学系七九级二班曾获得全国“三好班级”称号,班级还因此获得一台“红灯牌”收音机的奖品。化学系七九级二班当年积极参加“学雷锋”活动,表现突出,辽宁大学化学院的走廊里至今还悬挂着这个班级参加与残疾人鞋匠成安“结对子”、星期日学雷锋义务服务一条街等活动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中就有苏宝连给成安端水的身影。

从辽宁大学毕业后,苏宝连到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到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后获得公派留学法国的机会,1992年苏宝连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从中国到欧洲,为苏宝连成为国际化的学者创造了条件,他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转折。2000年后,苏宝连实验室在等级孔结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比利时皇家科学院宣布苏宝连当选该院院士,他成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的第一位华人院士。2017年苏宝连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苏宝连是多孔材料、催化材料和生命复合材料方面的学术权威,是国际上这些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苏宝连在理论上揭示生命系统等级规律的普适性及生命系统进化所遵循的等级规律,他遵照等级定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等级结构纳米孔材料材料在光催化、气体传感和锂离子电池领域展现前所未有的优异性能。苏宝连以等级孔材料为基础提出了“等级催化”概念。他发现固体无生命体分子筛体系中存在生命体系“分子识别效应”。他提出“生命复合材料”新概念,努力推进在人造树叶、光合作用反应器、生物发电器、人造器官等方面的研究为解决能源短缺和降低环境污染提供理论支撑。苏宝连设计的等级孔材料是指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孔径的孔道结构,并且每一级别的孔道结构由低一级别的孔道结构构成,并产生新的等级属性。这种等级孔材料在能源储存与转换、有机催化、光催化、吸附分离、传感、石油化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可望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7年后,苏宝连将工作重心转向国内,作为“长江学者”客座教授回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苏宝连开始实现他人生的第三次转折。

苏宝连曾多次回母校讲学,他对辽宁大学情谊深厚。他曾说:“愿母校全面蓬勃发展,建成让人仰慕的全国闻名大学。”

 

案例分析:

苏宝连借着中国大陆恢复高考的东风进入了大学殿堂。恢复高考1977年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的决定恢复高考是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在政治上具有重大意义,其历史意义直至今天还在显现。那些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和中国社会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经历了一场“教育复兴运动”。这场“教育复兴运动”荡涤了“读书无用论”的浊流使中国社会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公平竞争成为中国社会的普遍意识

苏宝连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考生,和他一起参加1979年高考的考生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1919年有468万考生报名参加高考,录取了28万人,录取率只有6%。同40年后2018年81.13%的高考录取率相比,那个年代的中国高考是名副其实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高等人才培养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高校培养了一大批刻苦钻研、富有创造力和求学精神的人才为改革开放准备了人才。同苏宝连一样,这几届的大学生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更成为支持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苏宝连是伴随着中国改革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也是借助着开放的历史机遇走出国门的优秀学者。据教育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00多万人。至2017年底,共计310多万海外留学生学完归国,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4%。学成归国人员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着力量,很多在海外的留学生也在展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尊严。

苏宝连和他的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借着的时代的进步成就着自己,同时也给这个伟大的时代做了一个美好的注脚

 

参考资料:

1.《从舞蹈少年到皇家院士——记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苏宝连》

2.《华人学者苏宝连当选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新闻网 2011年5月24日

3.《生物能源与过程高端论坛——高性能功能等级孔纳米材料设计理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苏宝连 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017年7月27日

新华社通讯:从舞蹈少年到皇家院士

刘海峰.恢复高考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18(11)

 

 

(作者:姜涛  辽宁大学化学院党委书记;

苏春华  辽宁大学化学院辅导员)

 


打印    收藏
上一条:路
下一条:五十年后再相聚感怀文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辽宁大学 @ Copyright 2013-2016
地 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 编:110136  电 话:024-62602028(蒲河校区)
辽ICP备05001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