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从贝加尔到渤海湾,共筑文化桥梁——2024东北亚史前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在辽宁大学顺利召开。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国际办公室主任尤利娅·叶洛希娜,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贝加尔地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叶卡捷琳娜·利普尼娜,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贝加尔地区科学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娜塔莉亚·索科洛娃,蒙古国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D.索德尼马扎木苏,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杨建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王立新,辽宁大学历史学部主持日常工作副主任兼历史学院院长王铁军,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曲艺、副处长尹如玉,辽宁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时云,以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师生代表共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历史学部党委书记张鸿杰主持。
开幕式上,余淼杰校长代表辽宁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一周年。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同时,也关注人文互通和文明交流互鉴。从贝加尔湖到渤海,尽管横跨三国,远隔千山万水,但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他表示,面对机遇,需要我们同心协力、守正创新,树立“大考古”的工作思路,有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全面推动中蒙俄三国在考古研究方面的合作,探讨并建立长期的东北亚考古研究合作机制。辽宁大学愿意同东北亚各国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推进国际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秉持开放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架起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加强协作,共同打造专业、高效、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早日建成“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精神桥梁和人文纽带。
尤利娅·叶洛希娜主任在致辞中代表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向辽宁大学举办本次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与辽宁大学自1993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考古学是两所大学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携手合作,可以共同探讨古代人类文化的相关问题,得出新的认识和结论。
会前,辽宁大学霍春辉副校长、国际交流处马爽处长接待了外宾。
本次会议的主旨报告环节分别由吉林大学王立新教授和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华玉冰教授主持。娜塔莉亚·索科洛娃初级研究员作题为《贝加尔-叶尼塞西伯利亚新石器文化在北亚及邻近地区石器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动态》的报告;叶卡捷琳娜·利普尼娜主任作题为《北亚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雕像——基于形态学、平面图和地层学的马尔他旧石器时代遗址(贝加尔西伯利亚)的拟人化雕像研究》的报告;历史学部张星德教授作题为《碰撞交流中的辽西史前文化》的报告;历史学部徐廷副教授作题为《吉林和龙大洞遗址—东北亚古人类演化扩散的实证》的报告;D.索德尼马扎木苏研究员作题为《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报告;吉林大学杨建华教授作会议总结。